賽局理論
男生追求女生抱得美人歸的實際策略,和政治精英邁向凱達格蘭大道的政治戰略,其實都是一樣的,請看Nash Equilibrium理論吧......
一、賽局理論
博奕理論(Game Theory)或稱為賽局理論,係源自於一九四四年普林斯頓大學的Oskar Morgenstern、John Von Neumann兩位教授所發表之巨著:「賽局理論與經濟行為」(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),強調博奕過程中的利益分配,往往是一人之所得即另一人之所失的雙人遊戲而興起。
二、納許均衡的起源
提出納許均衡(Nash Equilibrium)的John Nash就是博奕理論(Game Theory)的受薰陶者,他於某天和一群同學在酒吧中,看到一位身材火辣的金髮美女,重新思考而發現了突破性的理論,推翻了「經濟學之父」亞當史密斯的經濟定理:在競爭中,一個人盡全力追求其主要目標時將會為他帶來最好的結果。因為,Nash重新認為卯足全力追求主要目標不一定最有效。
Nash主張如果每個競爭者都盡全力追求那位最漂亮的金髮美女,而不追求在其旁邊的次美女子時,大家都會盡全力攔阻其他競爭對手,結果是,沒有人會贏!相反的,若是每個男士都不追那位最美的女子,而係各自追求其他次美或次次美的女子時,競爭者彼此之間就不會互相阻擾傾軋,而維持著均衡的狀況,結果每個競爭者都是贏家,也都可以抱得美人歸。而這就是Nash Equilibrium的由來。
三、納許均衡的應用
質言之,Nash Equilibrium就是在訊息完整的情況下,參與賽局的每個人,若為獲取自己所能獲取的最大利益,其所採取的策略必須同時顧及其他人的利益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參與賽局的人之所以願意退一步顧及其他人的利益,並不是偉大的情操,而是為取得自己所能獲取的最大利益,其出發點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,但因顧及他人利益之平衡,整個賽局就可以圓滿落幕。
倒過來說,Nash Equilibrium強調:博奕賽局中的任何一方,若欲單方面改變原有均衡的狀態,恐將是得不償失的,因為任何一方之所得往往是另一方之所失。因此,博奕賽局的雙方最好選擇雖不滿意但勉強仍可接受的方案,才能保持現狀的均衡或現狀改變後的持續均衡。
以角逐政治大位為例,任何政治精英在當上總統之前,最好不要宣稱未來將搶奪總統的寶座,否則阻擾者或障礙物將相當的多,甚或是更多。以馬英九的發展為例,若其父親於2004年就公開宣稱馬將代表藍軍競逐總統寶座,對馬而言,反而是在破壞均衡的狀態。同理,以綠軍的游、謝、蘇等為例,儘管心中有鹿逐中原的決心與抱負,但在2007年的黨內總統初選之前,都還不能公開宣布。否則的話,其他的阻擾者或阻擾策略將令當事人失去最佳的機會,這就是賽局理論中有關納許均衡的具體應用。
留言列表